NEWS / 新闻中心
外场红外靶标测试系统: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测试
来源: | 作者:上海明策 | 发布时间: 2025-03-19 | 82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统红外测试系统依赖平行光管模拟无穷远目标,虽在实验室中表现优异,却无法反映真实外场环境(如温湿度、大气透过率、气溶胶等)对设备性能的影响。此外,外场实测往往需依赖真实飞行器或导弹作为靶标,成本高昂且难以定量分析。


《外场使用红外靶标系统的设计》论文中提出的创新方案,通过面源黑体作为热源,结合旋转靶轮和二维调节机构,实现了外场环境下多空间频率、高精度温差的动态测试。这一设计理念与Inframet DT系统的模块化架构高度契合。尤其是在实际应用环境下,红外探测设备如何准确、高效地完成测试,一直是业内的技术难点。

 

DT系统采用高精度准直器和可变靶标投影技术,支持从短程到超远程热成像仪的测试需求,其垂直配置设计更优化了黑体辐射的均匀性,确保测试结果贴近真实环境。

 

传统红外靶标系统在外场测试过程中往往面临温度控制难度大、测试精度不稳定、空间频率切换复杂等问题。南京理工大学提出的外场使用红外靶标系统,利用面源黑体作为热辐射源,通过旋转靶轮实现空间频率快速切换,配合二维调节机构精确调整靶标方位和俯仰角,使得测试更加精准。然而,如何在高效实现温度精准控制、扩展更全面的性能测试功能,成为进一步提升该系统测试能力的关键。


 

Inframet公司开发的DT系列热成像测试系统,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DT系统采用高度模块化设计,能够在实验室及外场环境下对几乎所有类型的热成像设备进行广泛测试,涵盖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噪声等效温差(NETD)、调制传递函数(MTF)等多达二十余种核心性能参数。其采用的电动旋转靶轮和精密差分黑体模块能够实现极高的温度均匀性和控制精度,尤其在低温差、小视场条件下性能卓越。

 

将DT系统与外场红外靶标测试设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创新方案。具体而言,面源黑体的稳定输出与DT精密黑体的高精度温控相结合,可以保证测试环境温差精确控制在1℃以内;DT系统的多模式空间频率靶标模块与旋转靶轮结构的有机整合,可以快速实现不同测试空间频率的精准切换,大大提高了外场测试效率。

 

此外,DT系统还支持自动化性能评估与多参数实时监测,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自动测试流程,进一步降低了测试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与一致性。这不仅适用于中短程热成像仪的高效测试,也适用于车载及远程成像系统的精准评估。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或选型,请联系上海明策电子科技工程师!